標籤

2024年1月4日

【會後新聞稿】240104 籲請政府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 穩定留任、擴大招募保母人力,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籲請政府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

穩定留任、擴大招募保母人力

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24年1月政策建言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記者會一開始,托盟召集人劉毓秀從由各項托育政見推疊起的高塔中,抽出最底層的基石,高塔隨之崩盤,基石上寫著斗大的「保母人力荒」,由此呼籲政府,在建置公共托育服務的同時,不能忽視充實保母人力!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據2022年統計全台共27,134名保母,50歲以上佔61.9%,這16,817位保母5-10年後將陸續退休,人力攔腰折半,使家長越來越難找到保母。保母薪水「勉強可餬口,但難以養家」使年輕、有照顧專業的人才不願意從事。對此,他呼籲衛生福利部調整「準公共居家托育人員提升托育服務品質獎助金」,不變申請資格,但獎金由現行一年12,000元,翻倍為24,000元起,並再依收托人數加碼至上限四位幼兒,舉例:穩定收托一名幼兒,一年24,000元,等於每月幫保母加薪2,000元;收托兩名幼兒,一年36,000元,等於每月加薪3,000元,肯認支持保母穩定收托兩位托兒。透過獎助金,兼顧保母人力的徵才與留才,讓保母持續支持家庭雙薪育兒,也讓保母成為薪水適足、值得久任的好工作。



全國托育人員協進會常務監事王力玉從事托育工作20年,期許再做下一個20年,「友善溫馨的家庭」是他對居家托育的形容。他分享,托育的孩子們、自己的兒子形同兄弟姊妹一起長大,家長加班、出差、幼兒園腸病毒停課,孩子需要臨時後援,他盡力配合,具彈性的服務是托嬰中心、幼兒園、定點臨托無法取代的!但保母不夠,且收托名額有限,所以他呼籲年輕人投入保母工作。他也分享,針對政府核發的獎助金,保母們運用在更新、添購托育設施設備、教玩具、或繼續進修,保母們致力成為家長的神隊友,也期許政府能夠成為保母的神隊友。



全國托育人員協進會理事邱瑀屏擔任居家保母10年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分享在保母自孩限制逐步放寬後,她終於能收托到第三名、甚至第四名托兒,有效支持家庭經濟,也兼顧自己的孩子。他很喜歡孩子,喜歡托育工作帶來成就、感動、更與家長成為互助的好夥伴,像是,托育合作前的「售前服務」-到新手家長家指導餵奶;家長與他喬好懷孕時間,確保有送托名額;家長出國、臨時有事需要托育,他絕對是家長安心、放心的後援,也有賴家長的支持,今天他才能夠出席記者會。最後,他感謝政府提供保母在職課程,呼籲保母們持續精進照顧職能,將這份工作做得長久,更誠摯邀請大家加入居家托育的行列!



「因為有保母,讓我有生二寶的勇氣」育兒家長代表呂佳旻分享,保母不僅照顧孩子,也幫助他兼顧就業跟家庭。他說明送保母可依孩子的狀況,決定停托的時程,是機構式照顧無法比擬的,例如:大寶托育到幼幼班入學前,二寶則是小班入學前,原本擔心二寶晚進入團體生活,會適應不良,沒想到約一週後,孩子就把學校當自己家。再來,保母的收托彈性,展現在全日照顧大寶十天,讓身心狀況不佳的他安心休養;新冠肺炎期間,全日托育未確診的孩子22天,讓孩子安全度過疫情;孩子上幼兒園後,學校備課日、寒暑假,保母皆可臨托,讓他與先生不用一次用盡特休假。最後他說,他受惠於托育補助很多,觀察保母大多平均收托2位孩子,期待政府正視保母應有合理的薪資待遇,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與回饋。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指出,台灣長期不重視照顧產業,至今從業人員嚴重不足正是後果,對此,照顧產業紛紛提出加薪政策,包括社工、護理、教保人員。他說明,台灣勞陣長期主張社會服務公共化,不能仰賴市場滿足需求,以疫情為例,就算政府發津貼,民眾也買不到口罩。因此,健全托育制度,居家保母正是最重要的一塊拼圖。當前民眾不願意當保母,大部分是因為薪資不足,尤其保母作為自營作業者,必須自行負擔成本、承擔職業風險。對此,他強烈呼籲政府應提高保母獎助金,達到招募留任優秀保母、提高保母勞動條件,支持女性重返職場、給幼兒更好照顧等多贏的效果。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首先提出兩個數據,2013年新生兒人數20萬、2023年預估不到13萬;2013年30-34歲育有三歲以下幼兒的女性就業率快六成,2023年拉高來到72%。顯示雙薪家庭為主流,女性生育後不輕易離開離場,所以,雖然新生兒人數驟降,但托育需求快速上升,更要大力呼籲招募保母。他肯定政府提供保母托育補助,降低家長負擔,而保母短缺則是當前的緊迫議題,期待政府再多盡一份心力,招募更多保母,支持家長,尤其是女性持續就業。


最後,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強調,保母正是解決台灣長年低生育率、低女性就業率「頭過身就過」的第一關,當前總統候選人皆未處理保母人力缺乏、保母低薪的問題。家庭養育兩孩,勢必要雙薪,媽媽要就業,最希望有近便、可靠的保母服務,他呼籲,選舉要到了,新當選的總統務必先顧住保母這一塊,而低生育率攸關國家安全,雖然保母獎助金制度由衛生福利部主責,但應該由行政院推動,總統必須將視之為重要且基本的關鍵政策!

 








【新聞稿】240104 籲請政府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 穩定留任、擴大招募保母人力,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籲請政府翻倍加碼保母獎助金


穩定留任、擴大招募保母人力


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241月政策建言





適逢大選,各黨總統候選人提出的托育政見五花八門,包括,提升0-3歲家外送托率、再降托育費用負擔、完整托育服務時間、更多元托育服務類型。行政院也宣布今年起,托育補助將從現行每月8,500元,調整為每月13,000元,擴大展現政府對育兒家庭的支持,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對此高度認同。

上述作為,無非是要支持女性就業、支持家庭雙薪育兒,力求拉抬台灣低生育率、低女性勞動參與率的雙低困境。但,完全忽略托育服務人力正在流失的隱憂!沒有托育人員,何來托育服務?

托盟提醒,建置公共托育服務的根本在於「人力」,政府若沒有決心解決「保母人力斷層危機」的嚴峻問題,恐怕只會讓政見淪為口號、讓政策美意大打折扣。

現行居家保母的薪水「勉強可餬口,但難以養家」,阻礙年輕、有嬰幼兒照顧專業的人才投入,造成嚴重的保母年齡斷層。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2年全台共計27,134名保母,50歲以上佔總人數6成以上,可預見未來10年間將有海嘯式退休潮,當16,817位保母陸續退休,屆時保母人數將攔腰折半,使服務量能萎縮。如果欠缺穩定、充足、質優的居家托育人力,家長即便因為政府提高補助而送得起,也可能卡在「找不到保母」。



居家保母「收托時間彈性」、「服務富有高度靈活」是支持家庭雙薪育兒「頭過身就過」的關鍵政策,政府投資、擴張居家托育服務更是能支持兩代、多位女性(媽媽、阿嬤、托育人員)就業的關鍵基礎建設。

為解決各行各業低薪、缺工問題,政府紛紛祭出加薪措施,吸引專業人才投入、穩定人員留任。對此,托盟呼籲,衛生福利部應調整現行「準公共居家托育人員提升托育服務品質獎助金」(簡稱保母獎助金),用獎助金替保母加薪,兼顧徵才與留才,實際做法如下:

一、翻倍現行保母獎助金:從一年12,000元,調升到一年24,000元起。

二、刪除獎助金均一價,改為依收托兒童人數等比例加碼:為鼓勵保母擴大收托量能,獎金計算方式應依收托人數再加碼,收托一名幼兒24,000元(等於每月加薪2,000元)、收托兩名幼兒36,000元(等於每月加薪3,000元)以此類推至收托上限四名幼兒。

與現行制度對照,保母獎助金的申請資格不變,但提高獎助金金額,並依收托兒童人數再加碼,新舊制度的對照如下表:

準公共居家托育人員提升托育服務品質獎助金(簡稱保母獎助金)新舊制對照表


托盟強調,準公共居家保母透過「托育費用定價+托育補助+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輔導管理」,實質上成為兼具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的「公共化」服務,政府用獎助金替保母加薪,將能達到以下多重效果:


一、招募保母新血:提升保母勞動條件,創造合理收入,以利招募更多新血,穩定整體托育服務人力,持續擴充托育服務量能。


二、留任人才並擴大服務量能:依收托兒童人數等比例加碼,鼓勵保母,無論是新手或熟手持續精進專業職能,擴大、維持收托量能,達到一位居家保母支持多組家庭雙薪育兒的效果,也讓居家托育工作成為嬰幼兒照顧專業人才久任的好工作。


三、提升托育品質:獎助金的申請資格比照現行做法,保母需通過以下門檻包括:具準公共化資格、一年內無違反準公共相關規定、通過考核、連續收托六個月且仍在收托。透過前述條件,確保保母的托育品質達一定程度。再者,政府既然投注大量經費與資源,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自應切實執行、精進輔導管理,提升整體服務品質。



年輕人不願意當保母:因為保母薪水「勉強可餬口,但難以養家」


主計處2023年最新調查,今年6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受僱人員薪資統計,教育業(含學前教育業)薪資墊底,幼兒教育及照顧工作「薪情差」已是多年常態。

吸引嬰幼兒照顧人才投入居家保母工作的關鍵之一為,工作的收入必須足以育兒養家,而非過去貼補家用、兼職、補充的性質。許多研究也顯示居家保母的從業動機為,兼顧照顧自己的孩子與擁有穩定的經濟收入。

但現況是,絕大多數縣市居家保母的薪水「勉強可糊口,但難以養家」。

保母的薪水為「托育月費 乘以 收托兒童人數」。依現行法規,保母最多可收托4位兒童,其中未滿2歲幼兒以2名為限,雖然仍有2名2歲以上較大托兒的收托名額,但隨著幼兒園2歲專班入園率提升,保母家的2歲幼兒容易因為上幼幼班而終止托育,收托變動大。因此,可將穩定收托2名未滿2歲視為全職就業的保母。

用「各縣市居家托育服務收費基準」及「司法院必要生活費用」計算,「保母全職工作收入」(將保母收托2名幼兒視為全職工作)是否可以涵蓋「保母扶養1名子女的必要生活費用」(保母若為雙薪2胎家庭,其與配偶,各自需扶養1名幼兒)。

計算後發現(見附件一),全臺各縣市居家保母全職工作收入,只有新竹市、金門縣、連江縣得以負擔扶養一名子女(百分比超過100表示收入得以負擔必要生活所需)。其他縣市居家保母的全職收入皆不足以養家育兒(比例小於100%),尤其,彰化縣(76%)、桃園市(78%)、台中市(78%)、台北市(79%)、苗栗縣(79%)等五縣市的部分區域,落差最為嚴重。

再加上,居家保母屬「自營作業者」,非受僱者,收入尚須支應執業工作所需的成本,因此,最後可用在養家育兒的金額會再減少。此因素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居家托育人才不易穩定留任,也缺乏吸引人才投入的就業誘因。



面臨缺工危機,各界祭出「調薪」措施,招募、穩定人力


面對照顧產業缺工,各界紛紛將提高薪資待遇並重視勞動條件,作為有效的人力招募策略,包括社工人員、護理人員、教保人員。

衛福部近年來漸進式調整社工人員薪資待遇,自109年調漲2.7%,行政院更宣布今年起,薪資調高8.16%,起薪將調高為37,765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表示「調薪有助於改善護理人力荒」。因此,行政院與衛福部正研議提出「護理人員夜班費獎勵」規劃。

教育部非營利幼兒園學士學歷教保服務人員,起薪級距(第1級)自2018年31,060元-35,180元,至2024年調高為39,132-40,214元,六年間調薪幅度高達14%-26%。


居家保母為支持家庭雙薪育兒的重要服務

政府應加碼獎助金,持續擴充居家保母的服務量能


台灣的職場僵化、高工時,廣大無後援的雙薪家庭亟需居家保母的支持,以利兼顧工作與育兒。居家保母的不可取代性在於:

一、居家保母具有類家庭、收托規模小、專職照顧者的特性,保母能有效與嬰幼兒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
二、居家保母的收托時間與型態多元、具彈性,是家長的最佳後援:

(一) 居家保母的收托時間彈性、服務靈活度高,家長有突發狀況時,能以多元的收托型態隨時支援,無論是平日、周末或夜間。
(二) 相較於機構式的夜間托育、臨時托育,居家保母是孩子從小熟悉的照顧者、托育地更是熟悉的日常生活環境,能夠給幼兒不間斷的照顧。
(三) 孩子上了幼兒園,放學後到保母家做課後托育,更是家長安心託付的好選擇。

整體來說,居家保母不只照顧幼兒本身,更是友善整個育兒家庭的重要服務。

對此,托盟再度呼籲,政府為了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不能忽略對居家保母人力的招募與支持,應翻倍加碼就業獎助金,替保母加薪,創造一份合理收入、吸引嬰幼兒照顧專業人才投入的好工作,兼顧招募與留任,穩住托育服務的根基。全台各地71處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更應切實落實輔導管理,確保托育服務的價格與品質。最終,讓家長穩定就業安心生養、讓保母樂在工作、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才能有效拉抬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緩解台灣嚴峻的人口危機。


附件一、各縣市保母全職收入與必要生活費用比例






2023年10月28日

【聲明稿】托盟針對1028全國幼托夥伴大遊行聲明稿


持續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

才能有效支持家長育兒、給老師良善的工作環境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聲明稿2023.10.28


今日下午全國幼托夥伴將集結上凱道遊行,欲提出政府應支持家長育兒、給老師良善的工作環境等訴求。對此,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強調,唯有擴大公共托育服務,才能有效支持家長育兒,給托育人員、教保人員合宜的工作環境。


加拿大學者Henry Milner比較北美和歐陸各國公共政策,指出攸關人民基本需求的服務,包括托育——托育攸關「幼兒」和「女性」(教保人員和母親)的基本需求——必須由「公共領域」,而不是「營利市場」提供。韓國學者Sung-Hee Lee在韓國實施補助私立托育機構,所謂「免費托育政策」(這就是韓國版「準公共」托育政策)十年之後,為文分析檢討指出:「免費托育應由公共托育中心提供,這件事具有關鍵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所有托育服務都達到高水準。」


而台灣托育服務「公私比例懸殊」,正是亟待翻轉的難題。以幼兒園為例,托育服務的公私比為三比七,產生的問題為,對家長來說,具有品質把關的公共服務一位難求。而從現行幼兒園最常違規事項前三名「違法超收人數」、「進用未具教保服務人員資格者」、「師生比不符」觀之,正反應出以營利為首的服務,往往必須透過犧牲幼兒照顧安全、老師勞動權益,以換取最大利潤。對第一線托育人員、教保人員來說,低薪、高工時就成了長年以來的勞動條件困境。


去年年底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4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與建議出爐,國際審查委員關切台灣的托育服務,並指出:「台灣可負擔的、高品質、普及和非營利的公共托育仍然嚴重不足。此時,兒童托育嚴重依賴家庭資源,尤其是0-2歲的兒童,這嚴重阻礙了婦女的就業。這一問題不能主要依靠自由市場引入準公共托育服務來解决,因為準公共托育中心的價格和品質都難以控制。」顯然,國際審查委員也清楚,準公共托育的本質為仰賴自由市場的私立服務。對此,委員會具體建議:「政府繼續擴大可負擔的、高品質、普遍和非營利的公共托育服務,以提高生育率和女性勞動力參與率」。


公共化服務才能確保「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的性質,由政府制定合理成本,確保所有家庭皆能負擔得起,達到「平價」。由政府訂定服務人員合理薪資,管理品質,照顧好老師,支持老師給孩子好的照顧,以達到「優質」。服務依需求設點,以利家長就近送托,達到「普及」。更重要的是,公共化托育服務需要廣設,才能讓每一位有需求的家長、幼兒、老師受到照顧。


最後,托盟嚴正呼籲,持續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才能支持女性(教保人員、和母親)就業,提高幼教現場的勞動條件,支持老師與家長並肩養育下一代新生力,讓台灣得以永續發展。

2023年10月5日

給2024年總統候選人的建言【實踐支持家庭「雙薪+共同育兒」 解除低生育率及缺工】




(按: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於2023年母親節公佈對2024年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建言,現在,在主要候選人確定後,我們正式寄上建言,俾能有助於候選人的政策規劃更貼合於國家和人民的需求。)


台灣在持續二十年左右的超低生育率後,即將面臨人口結構的塌陷、勞動力及產業的塌陷,亟待即時逆轉,否則將無以為繼。下一個四年是救人口的最後機會,2024年總統大選在即,這無疑是下一任總統無可推諉的重責大任。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提出「救人口危機」政策建言書,分析台灣當前問題、萃取國際成功經驗,提出務實、有效、可行的解決策略包括:


一、 破除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

二、 建立0-12歲不中斷的普及公共托育服務,包含

  • 0-2歲: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並提升質與量
  • 2-6歲: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並改革公幼,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
  • 6-12歲: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

三、 建構友善育兒的職場,創設彈性育嬰假


托盟呼籲總統候選人將上述具體政策納入政見,帶領台灣突破「低生育率、低女性勞動參與率」的「雙低」困境,朝向「高生育率、高女性勞動參與率」的「雙高」邁進,健全台灣人口結構,穩定國家整體永續發展。



問題背景


1. 台灣長年超低生育率,將使人口結構面臨重大危機,導致超高速高齡化社會,嚴重加深青壯年人口的扶養負擔


台灣總人口2千3百萬人,2022年底人口結構為幼年人口(0-14歲)佔12.1%、青壯年(15-64歲)佔主力70.3%、老年人口(65歲以上)佔17.6%。


2022年生育率掉到0.87的新低點(按:生育率是平均每位女性一輩子所生育子女人數。父母平均生育約2名子女,才能維持穩定的人口結構),人口持續折半,僅有13.8萬人,幼年與壯年人口比例不斷下降,而高齡人口比例不斷增高。


據國發會低推估(以生育率0.9計算),不到半世紀以後,於2070年總人口數將減少815萬,減幅高達1/3,來到1千5百萬人。屆時幼年人口比例將近乎砍半,老年人口比例則是現在的近3倍,形成「幼不到一成、老則近半」的結構;社會主力的青壯年人口(工作人口)則大幅下降為46.5%,略低於老年人口。




2.台灣育齡女性人口數已過高峰,未來將斷崖式崩落,導致「能生育的人」快速減少


未來的出生人口數,除了受生育率影響外,也取決於15-49歲育齡女性人數。育齡女性人數高峰出現在2000年,自2001年起開始持續減少,正面臨斷崖式崩落。

2022年台灣育齡女性共546萬人(5,467,472人),據國發會低推估(以生育率0.9計算),20年後(2042年),人數將大幅減少175萬人,減幅近1/3,剩371萬人(3,712,607人)。

不到半世紀以後,2070年育齡女性人數更將大幅減少352萬人,流失高達64%,屆時僅存194萬人。

一旦生育率回升的幅度趕不上育齡女性人數下降的幅度時,到時候的困境不是要不要生的問題,而是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大幅銳減,整體出生人口數將無以止跌回升。




3.「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正相關,台灣女性職涯曲線成獨特倒V字型,導致生育與就業雙低雙輸


台灣女性25-29歲的勞動參與率達最高點89.9%,超越其他先進國家,但由於勞動市場與家庭裡仍存在強烈的性別刻板角色,女性進入婚育階段後進退失據,形成兩波離職潮,30-44歲的婚育離職潮(勞參率重跌12.5%,同一時段瑞典、德國分別升高8.7%、3.7%),和50-60歲的顧孫離職潮(勞參率慘跌30.7%,同一時段瑞典、德國僅小跌3%、6%)。以至於台灣女性職涯曲線呈現獨特的倒V字型,截然不同於瑞典、德國,其女性勞參率隨著年齡而增長,並維持在高原,且其生育率亦高,顯示「生育率」與「女性勞參率」兩者正相關——這便是台灣今天應該效法之處。

台灣女性勞參率自2012年首度突破50%以後,至今沒有什麼長進,2022年只來到51.6%,女性非勞動力人口近500萬人,女性勞動力在25-29歲婚育年齡後,即因肩挑家務育兒,不堪蠟燭兩頭燒,以及與此現象並同的刻板性別角色觀念,而陸續離職,義無反顧,不僅造成勞動力短缺,也因為「生育率與女性就業率正相關」的法則,而陷入低生育泥淖,使國家更缺下一代勞動力。

在持續二十年左右的超低生育率後,台灣即將面臨人口結構的塌陷、勞動力及產業的塌陷,亟待即時逆轉,否則將無以為繼。下一個四年是救人口的最後機會,2024年總統大選在即,這無疑是下一任總統無可推諉的重責大任。



解決方案


國際經驗以「性別平等」為基礎,「擴建公共托育服務」+「創設彈性育嬰假」支持人民充分就業,兼顧工作與育兒,邁向高生育率、高女性勞參率


聯合國「人口暨發展計畫」於2019年發佈研究報告《各類低生育率對策成效如何?》該研究報告標舉瑞典政策為典範,顯示以性別平等為基礎的育兒及就業政策,足以逆轉「生育率低、女性勞參率低」的「雙低」劣勢,以達到「生育率高、女性勞參率高」的「雙高」多贏局面。

該報告特別強調德國師法瑞典的成功經驗:德國於本世紀初陷入超低生育率,發給母親的育兒津貼不斷提高,卻無助於事,前總理梅克爾於2007年決定揚棄傳統刻板性別角色,效法瑞典提供普及公共托育,實施符合育兒家庭需求的育嬰假,讓年輕男女兼顧工作和育兒,努力了十年後,成功終結低生育率。——這便是台灣應該立刻去做的事!

再者,2021年挪威研究團隊於《人口與發展評論》發表實證研究《政策能否阻止生育率下降?(準)實驗文獻的系統回顧》,彙整自1970年代以來,各先進國家政策對生育率的影響,再度證明一起實施「大規模擴建公共托育服務」和「育嬰假」兩項政策能積極提升生育率,有效緩解女性兼顧工作者和母親角色的衝突,一方面降低機會成本提高生育率,同時增加女性的勞動參與。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政策建言


1. 破除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


台灣自從2006年由外資企業指出,女性低勞參率造成倒V字型女性就業曲線後,至今不動如山。女性進入職場後,在任何年齡都會輕易以照顧之名「被辭職」,顯示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在二十一世紀台灣依舊根深柢固!顯見只有外資企業在乎女性就業,台灣政府、企業、家庭卻通通都不在意!對此,台灣政府和社會有必要深切反省。

因此之故,下一任總統應推動底下社會基礎工程:(一)破除刻板性別角色觀,藉學校教育、職訓、社教建立人民的性別平等理念,其重點應擺在教育男女共同分擔私領域(家庭)責任,以及教育女性擔當公領域(職場與公職)責任;(二)確立政府以性別平等為基本準則,制定育兒、勞動及相關政策;(三)形塑良善的育兒文化,破除當今盛行的惡性競爭教養方式,及其對小孩及母親的壓力和傷害,所有政策作為尤應避免惡化此錯誤教養方式。

2. 擴建0-12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


擴建公共托育服務是國家重要的投資,也是對女性(母親、阿嬤、照顧工作者)最有利的政策,不但支持兩代女性就業,滿足人力需求缺口,更創造出大量好的就業機會。

唯有公共化服務方能確保「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的特性,不以營利為目的,由政府制定合理成本,確保所有家庭皆能負擔得起,達到「平價」;政府訂定服務人員合理薪資,管理保障服務品質,達到「優質」;托育服務依需求設點,以利家長就近送托,達到「普及」。

但,台灣公共化托育服務的質與量都有待提升與加強,正是政策得以著力之處。

(1) 0-2歲: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並提升質與量


2022年0-2歲家外送托率只有20%,等於100位孩子中,只有20位孩子送托家外的托育服務,相應的,仍有大半女性(媽媽、阿嬤)被綁在家中無法就業。女性要就業、家庭要雙薪,就需要公共托育服務支持,同時避免男性背負單薪養家的重擔。

檢視台灣0-2歲托育服務,包含托嬰中心與居家保母,兩大類型,其中全台27,134位居家保母,照顧43,309位兒童,由各縣市共71處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定時訪視輔導,穩定托育品質,並配搭托育補助,有效降低家長托育負擔,可謂公共服務的一環。

居家保母的優勢在於,台灣職場工時長且僵化,對多數雙薪無後援的小家庭來說,保母的收托時間彈性大、照顧比低,加班、出差、生二胎需要的夜托皆能與保母協商合作。但,由於過去錯誤政策的影響,目前整體保母人力面臨嚴重老化,50歲以上保母佔6成以上,不久後將迎來退休潮,服務量能大量萎縮,家長只會越來越難找到保母。

對此,托盟呼籲,政府應參採德國成功拉抬生育率時的家外送托率37%,逐年訂定未來四年應達到的目標,藉以推算應充實的托育人員數,並強化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功能,大力招募新手保母,落實定時訪視輔導,實踐居家托育公共化。

(2) 2-6歲: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並改革公幼,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


111學年度全台公共化幼兒園(公立+非營利+互助教保中心)僅佔33%,私立(準公共+私立)佔67%,公私比3:7極為懸殊,公共量能不足,部分服務也不符合時宜。

準公共幼兒園的本質是營利登記的私幼,卻偽稱「準公共」。台灣「準公共化制度」形同韓國「免費私立機構托育」,不乏出現園所巧立名目向家長多收費用、照顧品質參差不齊、教保人員勞動條件不佳等問題,韓國此政策從2012年上路至今已經十餘年,對提升生育及女性就業毫無助益,以致近年韓國生育率居於世界各國之末。

民眾真正迫切需要的是公共化幼兒園(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但部分公立幼兒園仍舊維持四點放學,又放寒暑假,雙薪家庭根本無法使用。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度公共化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開辦率82%,顯示還有18%的托育服務時間不完整。

對此,托盟呼籲,政府應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將預算改用於改善公幼服務時間及人力編制,責成全國各縣市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共幼兒園托育服務(公幼+非營利幼兒園),讓全國各地有需要的家庭皆能免抽籤得到服務。

(3) 6-12歲: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


公共托育服務應適用於所有年齡階段兒童,包含6-12歲國小學童的課後照顧班,據教育部統計資料計算,近年來,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提升的速度極為緩慢,106年度14.5%,經過四年,110年度僅提升2%,來到16.8%。

國小課後照顧班一方面支持家長安心就業,另一方面讓兒童在安全又寬闊的校園內活動,免除交通接送的疑慮;校內多元的活動安排,讓兒童做作業之餘,也鍛鍊體能,及豐富生活知識。實務經驗顯示,此服務能夠充實學童的學習成果,有利於他們未來的發展,若能普及實施,將能發揮厚植未來國力之效。

根據2018年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有高達45.6%的家長認為應加強兒童課後照顧服務,26.4%認為應增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

對此,托盟呼籲,應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達30%,支持家庭無後顧之憂的安心就業,也給孩子安全適性的學習空間與內容。

3. 創設「彈性」育嬰假有效支持家長分工育兒,平衡工作與家庭


「公共托育服務」搭配「育嬰假」是國家維持高生育率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但台灣的育嬰假「只能以月為單位請領」、「只能用到小孩滿三歲」,僵化又難用。請領比例女性高達八成,顯示性別間的育兒分工極度不均,難以發揮支持女性就業、支持雙親共同育兒的功能。

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正也是台灣制度改革的解方。讓育嬰假更有彈性,對員工來說,提高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可能,將請假的機會成本降到最低;對雇主來說,穩定留住員工,免去尋找替代人力的時間費用訓練成本,一旦企業職場支持員工育兒,更容易招募員工,員工也更願意生養。且國際經驗證明,彈性育嬰假提高男性請領意願,一旦父母都會請育嬰假且會重返職場,更將減少職場對女性的歧視,回過頭來達到職場環境、育兒分工的性別平等。

對此,托盟呼籲,應儘速修正育嬰假相關法規,允許以「日」或「小時」請領,且用到小孩滿八歲,以協助父母輪流休假因應小孩生病、幼兒園或保母由於腸病毒等原因停托等等急迫的情境,而能共同兼顧工作與育兒,讓小孩照顧不受疏忽,而又能享有父母雙薪帶來的有利成長環境。

2022/02/16托盟發起「新增親職假」網路連署行動,共收集2,778份支持,底下摘選參與連署之民眾對於新增親職假的迫切需求:

「有了親職假後,我要提前一小時下班接小孩,買菜、煮飯、整理家裡,讓時間更充分運用」(編號14連署者)

「有了親職假後,我打算和先生可以在需要處理家務、寶貝有突發狀況時,可以輪流請幾個小時或幾天的假,支持我們持續工作的同時也能好好照顧家庭生活,促進一家人的身心健康!」(編號45連署者)

「有了親職假後,小孩生病再也不用用特休假來請了,每年特休假都請在小孩身上還是不夠用,一定會扣到薪水」(編號212連署者)

「有了親職假,因為不需要擔心小朋友的照顧可以讓自己或另一半在職場上達到更高的效率」(編號2032連署者)

「有了親職假,可以更彈性請假處理小孩危機議題,不用擔心假不夠不敢用,或是影響考績,也不用趕著下班交通阻塞來不及接小孩!!不會擠壓到夫妻、小孩跟相關照顧者的時間跟情緒,更能維持彼此關係」(編號2143連署者) 














2023年8月8日

【會後新聞稿】230808 籲請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減輕雙薪爸媽的煎熬-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父親節政策建言


籲請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

減輕雙薪爸媽的煎熬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23年父親節政策建言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托盟從2021年父親節開始倡議彈性育嬰假,今天是父親節,育嬰假依舊「零修正」,對此,托盟再度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盡速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升級現行育嬰假制度,允許家長以「日」或「小時」請領,且用到小孩滿八歲,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明,腸病毒停課停托辦法行之有年,以台北市為例,該行政命令從2000年開始實施,後續政府訂有兩性工作平等法、育嬰假等相關法律,但完全沒有整合,以至於雙薪家庭面臨小孩停課,誰來照顧的問題。他指出政府常年注重經濟與企業,未正視年輕女性的需求,因而迎來台灣超低生育率以及企業嚴重缺工。他疾呼,政府不該再無感,否則挽救低生育率的窗口將會消失。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現行腸病毒一次停課7天,一年不會只有一次,但育兒爸媽年資淺、假期短,根本不夠用。家庭照顧假,無薪、一年只有7天,與事假合併計算,一年不得超過14天,一旦家長請完特休、家庭照顧假、事假後,將無假可用,雇主也可不再准假。育嬰假,只能以月為單位,用到小孩滿三歲,根本不合用,最終導致媽媽辭職顧小孩,根本不是國家一起養。他指出彈性育嬰假即是解方,請假單位小,激勵爸爸請領,更有助家長輪流照顧,國家、企業支持員工,爸媽才能無後顧之憂續留職場,職場才有勞動力,社會才有下一代新生力。


育有兩位孩子的家長余佳蔚前陣子才脫離腸病毒停課大魔王。他分享,當初小寶的托嬰中心通知因腸病毒需停課七天。她剛換新工作,老公也在上班,需商討誰可以臨時請假接孩子,再視彼此的工作安排輪流請假,涵蓋停托天數。沒想到小寶也中了腸病毒,隔幾天又傳染給大寶,兩個孩子幾乎停課半個月。他只能硬著頭皮,用完特休,再請事假,甚至浮現「乾脆辭職算了」的念頭。身邊全職育兒的朋友也不好過,他考量老公請假,工作就可能就不保,所以根本不敢回職場。最後,他殷切期盼能有彈性育嬰假,讓家長分工照顧孩子,一起好好上班,而不是犧牲一方的職涯。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分享,女性的能力不亞於男性,但在學校家長會很多志工都是因育兒離職的年輕女性,犧牲職涯對女性不公平,對社會也是損失。他強調,托盟依據國際經驗倡議彈性育嬰假,但政府無動於衷,每年國發會僅只於提醒社會將面臨嚴重少子、高齡化的現象,卻沒有任何作為。對此,政府應該慎重思考,有效的因應問題。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指出,政府給予企業跟員工兩者之間的彈性差異大,勞基法賦予企業較多的彈性,以因應生產需求,包括做二休二、一天工作12小時,或為了趕單可有更多加班。相對的,法定制度對員工育兒需求的工時彈性卻非常少,實施彈性育嬰假將會有所平衡。他補充說明,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由就業保險發放,目的是穩定就業,讓員工不因育兒退出職場,而彈性育嬰假是在既有六個月、八成薪中,可彈性的以小時或日使用,請假更彈性,勞資才雙贏。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直指,面對員工爸媽的育兒需求,勞動部總回應,可請特休假、特休用完請事假,他批評這樣的回應非常不適切,一來特休假根本不夠用,且是為了讓勞工休息,而事假則會扣薪。他說明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以奧地利、挪威、丹麥為例,國家給家長充足的選擇,可以小時或日請、可以分區段請、甚至用到小孩達某個歲數,但台灣的制度僵化只能以月請,育兒家長撐得非常辛苦。各國應對少子女化,翻修多次育嬰假制度,台灣低生育率極為嚴重,卻僅變動過兩次,他呼籲政府應盡速創設彈性育嬰假,支持員工作爸媽。



【新聞稿】230808 籲請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減輕雙薪爸媽的煎熬-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父親節政策建言


籲請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

減輕雙薪爸媽的煎熬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父親節政策建言2023.08.08





近期腸病毒來勢洶洶,育兒家長憂心忡忡,每年 5 月底至 6 月中為腸病毒高峰期,9月份開學後會再度出現一波流行[1]。就現行規定,學前托育機構(托嬰中心、幼兒園)同一班級一週內有兩名(含兩名)兒童診斷為腸病毒感染,該班級應停課7天。托嬰中心、幼兒園收托兒童數多、家中育有兩位以上孩子,交叉感染、輪流生病的機率高,所以停課7天往往不會只有一次。

有關腸病毒停課的行政命令行之有年(附件顯示台北市於2000年起即已實施),這套行政命令與支持員工育兒的相關法規,極度欠缺統合性的考量,完全未顧及家長的需求,以致有職家長面對停托停課焦頭爛額。盤點現有制度:特休假,育兒爸媽年資淺、假期短,照顧小孩根本不夠用;家庭照顧假,無薪、一年只有7天,一次就梭哈;家庭照顧假與事假合併計算,1年不得超過14天;特休、家庭照顧假、事假用盡後,家長將無假可用,雇主依法可以不再准假;而育嬰假,只能以月為單位,用到小孩滿三歲,根本不合用。



在當今社會中,家庭必須雙薪才生養得起小孩(只有一份薪水,要養小孩,外加自己和小孩的媽,是不可能的);而有了小孩,現行制度真的會令家長撞牆!育兒階段,孩子生病、有突發狀況是常態,多數雙薪、無後援家長往往用完特休假、家庭照顧假(育嬰假依照現行規定根本不合用),接著只能請事假,但事假也沒辦法一直請啊。做爸媽要有心理準備,為了兼顧工作與育兒,可能會扣薪扣假到犧牲職業生涯;相對的,為了永續職業生涯,不生孩子反而是上策!

台灣生育率直直落,顯然肇因於我國制度常年偏重經濟與企業,卻嚴重輕忽生育的面向,以致兩套制度之間牛頭不對馬嘴,育齡男女難以同時擁有工作和小孩。後果現在已經擺在我們面前:長達二十餘年的超低生育率,導致企業嚴重缺工!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僅6萬6,028人,全年新生兒人數恐怕不到13萬。然而,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依照目前的生育率,根據國發會人口推計,不到50年後,於2070年,幼年人口將會砍半,青壯人口(勞動力)將少於高齡人口,而高齡人口將以75歲以上的超高齡者居多。找回嬰幼兒,是台灣政府和社會的第一要務!嬰兒生得出來,幼兒能夠好好成長,台灣才有未來。行政院、立法院、企業應正視家長的育兒煎熬與困境,切勿再將育兒責任丟回給個別家庭獨自承擔,放任生育率持續低迷。



對此,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呼籲:

現階段政府應儘速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升級現行育嬰假制度,允許家長以「日」或「小時」請領,且用到小孩滿八歲。


政府應帶領社會、企業共同成為家長的育兒神隊友,透過制度支持家長不分性別,一起安心工作、安心育兒,進而願生能養。



「這些痛苦你不知道該怎麼辦!」現代家長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困境


「生小孩前,沒想過沒後援會有這麼大的麻煩,停課蠻煩的,認真覺得蠻煩的,只要一停課,我跟先生的壓力就會很大,我們得要輪流請假,這些痛苦不是說熬過就好,而是你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見招拆招。對我來說,大家可以好好的上班上學就是最滿意的安排了。」


這位媽媽的心聲相信也是每一位家長的心聲。當前社會雙薪家庭為主流,家長要上班,孩子要托育。送托後經常遇到孩子生病、學校停托停課等突發狀況,現在就連孩子還未送托,家長也會超前佈署地在網路上向前輩們請益:「孩子送托後,是不是會經歷感冒生病的輪迴?」、「沒有長輩後援,孩子生病、學校停課,爸媽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家長的解方是:

  1. 咬緊牙關輪流請假:特休不夠用,再請無薪家庭照顧假、無薪事假,一年最多也只有14天,扣假扣薪就算了,畢竟孩子需要有人照顧,但假請太多,往往還要被長官關切、被同事白眼。

  2. 忍痛犧牲(媽媽)職業生涯:不少過來人往往就是建議媽媽不要太快重返職場,熬過育兒階段再上班,或退而求其次,先找兼職工作、做外送等,彈性且可配合小孩照顧的工作。

  3. 求神拜佛進友善育兒職場:求職面試時,說明育兒需求,祈求找到支持員工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好公司、好雇主、好同事。

從家長的上述解方中,可以看見,國家疏於支持家庭養育兒童,家長感受到的恐怕不是「國家一起養」,而是「自己生的孩子,你自己扛」,非常的無力、無奈。

給我彈性育嬰假!政府應實質支持家庭雙薪育兒


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托盟從2021年父親節開始倡議政府應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再進化台灣的育嬰假制度,不變動育嬰假既有的請領天數、給付額度,僅需創設一個更符合育兒家長需求的選項:可以以「日」或「小時」請領,且使用至小孩滿八歲。


 

隔年2022年,托盟提出「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就業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由立法委員林淑芬、吳玉琴、洪申翰、范雲共同提案,並獲得朝野立委連署支持。同年年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4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委員會結論性意見和建議中,國際審查委員也指出,臺灣的育嬰假制度仍然很僵化,建議政府研究並參考國際經驗,改善育嬰假,以設計一個永續和彈性的制度為目標。

兩年過了,今日適逢2023年父親節,育嬰假制度「零修正」,而生育率持續下探、育兒痛苦指數持續上升。對此,托盟引用民眾連署「我要彈性育嬰假」的心聲,再度呼籲政府正視育兒家長的需求,盡速修法創設彈性育嬰假,支持爸爸參與育兒,支持媽媽持續就業、支持家庭雙薪育兒,兼顧工作與家庭。 


「如果有彈性育嬰假,學校發生腸病毒或疫情,需要請多天假,就可以向公司請假。目前自己年假不夠,請假反而被扣薪。」(編號連署162-育有0-未滿2歲、2-未滿6歲幼兒的媽媽)



「如果有彈性育嬰假,可以因應疫情、腸病毒、臨時突發狀況,可以與伴侶彼此分工,彈性運用,沒有後援真的很辛苦,如果有的話會減輕不少壓力。」(編號連署366-育有0-未滿2歲、2-未滿6歲幼兒的媽媽)



「寶寶雖然送托嬰中心,但常常會有些突發狀況需要回家照顧小孩,現行育嬰假非常沒有彈性,無法分散請假,且對於初入職場的爸媽,特休假根本不夠用,這時若有彈性育嬰假可以使用,負擔一定會減輕很多。」(編號連署961-育有0-未滿2歲嬰幼兒的爸爸)



「如果有彈性育嬰假,能保障父母的工作與收入,不只可以平衡工作與家庭,還可以在小孩多次生病時,有不扣薪的假期可以申請。依以往經驗,腸病毒傳染盛行時,托嬰就連續兩個月停課兩次,每次都5天以上。當父母當然不願意小孩生病,在沒有其他後援照顧小孩,又必須雙薪的情況下,連續兩次這樣請假,再多特休假還是不夠使用,到最後請假只能含淚扣薪,甚至長官還懷疑是不是想偷懶。」(編號連署2521-育有0-未滿2歲嬰幼兒的爸爸)


「夫妻都是雙薪家庭且無後援,雙薪父母常因雙寶疾病、雙寶公立學校的上下課和寒暑假制度、疫情等...需要向公司請假,特休不夠用,請事假還要被扣薪扣全勤,需要看長官同事眼色及造成公司困擾,父母壓力也很大,這樣誰敢生小孩...懇望修法新增彈性育嬰假!」(編號連署2580-育有2-未滿6歲幼兒的媽媽)




[1] 衛福部疾管署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2022


附件、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幼兒園與短期補習班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腸病毒通報及停課作業規定1081031修正




2023年5月11日

【會後新聞稿】230511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給下一任總統的政策建言:下一個四年是救台灣人口的最後機會! 端賴結合育兒+勞動+性別平等政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給下一任總統的政策建言


下一個四年是救台灣人口的最後機會!


端賴結合育兒+勞動+性別平等政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於2023年母親節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天召開記者會,喊出:「新總統三任務,奠立性別平等基礎工程、建立普及公共托育、創設友善育兒職場!」提出給下一任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建言。




台灣生育率去年創新低來到0.87,據國發會推估,不到半世紀以後,人口將減幅高達1/3,屆時幼兒人口比例近乎砍半,老年人口比例甚至超過青壯年,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疾呼,下一個四年是救人口的最後機會,是下一任總統無可推諉的重責大任,不能讓災難發生!劉毓秀分析,生育率跟女性就業率息息相關,台灣女性職涯曲線為獨特的倒V字型,20年來沒有改變,女性在25歲勞參率達最高峰,但到生育年齡就往下墜,女人不斷被辭職,顯示傳統性別角色依舊。相反的,瑞典與德國生育率高,女性勞參率從婚育到60歲皆維持在高檔,其中45-49歲階段,台灣比瑞典、德國分別低15%、9%;到55-59歲成熟勞動力階段,又擴大為44%、34%,顯示長程國力的差距。而201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研究報告說明,唯一被證明有效提升生育率的做法是──普及公共托育服務,瑞典為典範,德國效仿後也成功拉抬低生育率。北歐國家維持雙高,是因為他們知曉「女性站到了人口難題的中心點上」,因此「女性成為經建政策的中心考量」,以性別平等為基礎,建置公共托育服務與彈性育嬰假,支持家庭雙薪育兒,台灣應該大力效仿。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台灣有公共托育服務、有育嬰假,但保母難找、公共化幼兒園難抽、育嬰假更是難用。因此,下一任總統亟待著力的政策有,首先,破除傳統刻板的性別角色,育兒與勞動政策都應以性別平等為基礎,並形塑良善育兒文化。再者,建立0-12歲不中斷的普及公共托育服務,包括實踐居家托育服務公共化擴增保母的質與量;廢除準公共化幼兒園,並改革公幼,普設免抽籤、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擴充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最後,有關修法創設彈性育嬰假,他分享,勞動部最新111年度調查顯示,比較去年,企業雇主同意育嬰假以日或小時請領的比例提高到48.4%,中小型企業贊成的比例也提高,尤其是29人以下規模企業。他期許下一任總統,大刀闊斧,建置彈性育嬰假,支持家長認真工作、快樂分工育兒。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強調,選舉將近,未來一定有非常多發現金、討好選民的政策,但就算有錢,在高度私有化的市場可能還是買不到托育服務,尤其在偏鄉,這只是助長政治人物、政府的怠惰,政府應投入高度資源提供公共托育服務。此外,他分析台灣職場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並不符合勞動者本身需求,缺乏彈性,導致職業女性難以兼顧照顧老幼,只好退出。對此,下一任總統應該奠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支持勞工不分性別,一起工作一起育兒。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分享,性別平等與生育率息息相關,在國際上已經是常識,但在台灣並不然,去年在CEDAW結論性建議,國際審查委員指出,台灣生育率極低,政府面對男性請領育嬰假比例低,卻沒有任何作為。研究都清楚說明,鼓勵男性請育嬰假,一要彈性、二薪資替代率要高,育嬰假彈性化是政府立即可以做的,中小型企業比例高根本不是問題,瑞典中小型企業達95%以上,育嬰假最具彈性,顯然只是政府的意願。他也強調,未來總統要意識到近年來0-2歲托育需求快速上升,年輕人知道養活自己是前提,並不會輕易放棄工作,政府必須跟上人民需求,提升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功能,讓家長安心找保母。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指出,蔡政府說0-6歲國家養,其實並不然!行政院先前公布擴大平價教保服務與減輕家長育兒負擔的成績單,顯然沒有提升生育率、沒有減緩教保人員缺工情形、沒有提升照顧品質,問題出在政策錯誤。政府力推準公共化幼兒園,營利為本質的業者,一邊拿政府補助,一邊超收學生、超收學費、任用黑牌老師,無助減輕家長負擔、改善老師勞動條件、提升照顧品質。他呼籲,廢止準公共化幼兒園,補足人力與經費改善公幼課後留園服務,並依需求設立公共化幼兒園。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李昭瑢說明,絕大多數國小學童放學後都到安親班或給長輩照顧,但6-12歲階段孩子需要寬敞安全的活動空間及適切的學習發展,這是絕大多數課後機構沒辦法提供的。且108課綱強調自主學習,減少大量機械式的抄寫練習,國小課後照顧班的活動安排正是增加孩子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與同儕討論的學習場域,同時也減輕家長的壓力。但目前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極低,110年只有16.8%,呼籲應該提高到30%。